建筑物的抗震性能設計
當建筑結構采用抗震性能化設計時,應根據其抗震設防類別、設防烈度、場地條件、結構類型和不規則性,建筑使用功能和附屬設施功能的要求、投資大小、震后損失和修復難易程度等,對選定的抗震性能目標提出技術和經濟可行性綜合分析和論證。建筑結構的抗震性能化設計,應根據實際需要和可能,具有針對性:可分別選定針對整個結構、結構的局部部位或關鍵部位、輕鋼龍骨結構的關鍵部件、重要構件、次要構件以及建筑構件和機電設備支座的性能目標。建筑結構的抗震性能化設計應符合下列要求:選定地震動水準。對設計使用年限50年的結構,可選用本規范的多遇地震、設防地震和罕遇地震的地震作用。選定性能目標,即對應于不同地震動水準的預期損壞狀態或使用功能。選定性能設計指標。設計應選定分別提高結構或其關鍵部位的抗震承載力、變形能力或同時提高抗震承載力和變形能力的具體指標,尚應計及不同水準地震作用取值的不確定性而留有余地。設計宜確定在不同地震動水準下輕鋼龍骨結構不同部位的水平和豎向構件承載力的要求(含不發生脆性剪切破壞、形成塑性鉸、達到屈服值或保持彈性等);宜選擇在不同地震動水準下結構不同部位的預期彈性或彈塑性變形狀態,以及相應的構件延性構造的高、中或低要求。當硅酸鈣板構件的承載力明顯提高時,相應的延性構造可適當降低。
建筑結構的抗震性能化設計的計算應符合下列要求:彈性分析可采用線性方法,彈塑性分析可根據性能目標所預期的結構彈塑性狀態,分別采用增加阻尼的等效線性化方法以及靜力或動力非線性分析方法。硅酸鈣板結構非線性分析模型相對于彈性分析模型可有所簡化,伹二者在多遇地震下的線性分析結果應基本一致;應計入重力二階效應、合理確定彈塑性參數,應依據構件的實際截面、配筋等計算承載力,可通過與理想彈性假定計算結果的對比分析,著重發現構件可能破壞的部位及其彈塑性變形程度。 本文地址:http://www.wingtrip.cn/qingganglonggu/5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