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重系統與非承重系統有明確的分工,是框架結構體系很明顯的特點,即支承建筑空間的骨架是承重系統,而分割室內外空間的圍護結構和輕質隔斷,是不承受荷載的。因此,柱與柱之間可根據需要做成填充墻或全部開窗,也可部分填充,部分開窗,或做成空廊,使室內外空間靈活通透,所以框架結構相比混合結構體系,大大地豐富了建筑的空間和造型。在框架結構體系下,室內空間常依照功能要求進行分隔,可以是封閉的,也可以是半封閉或開敞的。隔墻的形狀也是多種多樣的,可以是直線的,也可以是折線或曲線的。另外,從虛實效果上看,或虛、或實,或實中有虛,或虛中有實,皆可表達一定的設計意圖。例如北京飯店增建的新樓,充分表明了承重柱與輕隔墻的布置與分工,顯示出框架結構體系的特色和優越性。
我國古建筑的舉架木構體系頗具框架結構體系的特點,已沿用了數千年之久。西歐在中世紀才出現具有框架結構特點的建筑,直至19世紀以后,才開始采用鋼和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因為新材料的框架結構體系,具有強度大、剛度好的優點,同時還給建筑空間組合賦予了較大的靈活性,所以適用于高層建筑或空間比較復雜的建筑,因而在進行建筑空間組合時應充分體現出這個特色。在國外,一種新的框架結構體系正在逐步完善推廣當中,就是輕鋼龍骨框架結構體系。輕鋼龍骨結構房屋的建設是社會進步發展的表現,輕鋼龍骨具有很好的抗震性,且承重強,自重輕,所以被嘗試應用于建筑結構中。但是國內廠家所生產的輕鋼龍骨在性能上還達不到框架結構的要求,也沒有人去嘗試這樣做,因為在人們傳統的觀念里,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墻體與柱網的關系,往往是緊密結合的。以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體系為例,常選用6m~9m的柱距,結合功能要求與空間處理,排成一定形式的柱網和輕墻,力求做到空間體形的完整性和結構體系的合理性。例 如廣州流花賓館為7層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柱網與客房、門廳等空間組合相配合,不僅平面布局緊湊合理,同時采用橫向開窗與水平線條的劃分,其造型充分發揮了框架結構的優越性。有的建筑,常依據空間組合的需要,將室內外的墻體進行靈活安排,因而隔墻和柱網之間,可以是脫開的,也可以是部分脫開,部分銜接的,使建筑空間產生彼此流動滲透而又靈活多變的效果,這是磚混結構體系所不能比擬的。例如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洲際飯店和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辦公樓,皆體現了框架結構體系的特色,尤其是靈活開敞的底層空間與相對封閉的上層空間形體組合,顯示出了極大的靈活性和獨特的風采。 本文地址:http://www.wingtrip.cn/qingganglonggu/10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