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鋼龍骨結構體系主要應用于低層和多層住宅中。它不僅具有強度高、重量輕、塑性和韌性好等優點,而且增加了建筑使用面積,節約了大量黏土資源,是一種環保、高效的結構形式,體現了發展循環經濟、構建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綠色建筑理念。目前國外常用的該體系外墻是在輕鋼龍骨內填充保溫材料,兩側覆蓋石膏板以增加耐火性能,保溫材料通常用礦棉、巖棉或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由于輕鋼龍骨與巖棉構成的墻體內夾芯層的材質是非勻質的,導致建筑材料的熱特性高度非連續,使圍護結構各部位的保溫不平衡,鋼構件部位保溫性能較弱,熱流率大大增加。增加了建筑能耗,使圍護結構內表面的溫度場分布很不均勻,在鋼龍骨及其附近溫度明顯降低,并導致多維傳熱的熱橋效應。1995年,建設部頒布的JGJ26—95《民用建筑節能設計標準(采暖居住建筑部分)》規定在1980年住宅耗能水平的基礎上再節能50%,并據此明確給出建筑各部位所應達到的節能標準。以哈爾濱地區為例,當建筑體型系數大于0.3時,其傳熱系數應控制在0.40W/(m²·K)以下,但分析表明,不做保溫處理的輕鋼龍骨外墻體系達不到以上要求,因而不能直接用于我國嚴寒地區。國外特別是嚴寒地區國家,如北歐和北美,對輕鋼龍骨住宅體系進行了系統的研究,挪威的Engebretsen和Ramstad在1978年設計的建筑中首先應用了腹板開孔C形輕鋼龍骨。實踐證明,該做法可以明顯增長熱量沿龍骨腹板傳遞的導熱路徑,顯著降低輕鋼龍骨復合墻體的局部熱橋效應。
本文地址:http://www.wingtrip.cn/qingganglonggu/10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