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性能的建筑是現代建筑在修建中必須考慮的問題。隨著近年來,地理板塊活動的頻繁,地震災害的出現帶來了各種各樣不可預料的事故。為了減少地震發生時對人類所造成的傷害,現在許多農村地區在修建房屋的上都頗費心思,修建選址、修建材料、裝修材料上都是十分注重抗震性能的。像現代許多高層建筑中都是采用抗震性能較好,強度高的輕鋼龍骨作為室內隔墻吊頂的支撐性材料,這也是社會建筑修建進步的表現。我國很多農村居住用房還是以磚砌體結構為主,在建房過程中存在著無施工圖紙、房屋造型和層高自己定、建房基本上都找農村的施工隊等現象。這樣的施工隊一般既沒有建筑施工資質,也沒有專業技術人員,只是按照房主的要求憑經驗建設,施工過程中既沒有工程質量監理,也沒有專門的建設工程質量監督機構監督,建房所使用的建筑材料也沒有檢測是否合格這樣的房屋抗震性能普遍較差,多種震害隱患并存。
在建房時,首先要選擇對抗震有利的場地,像開闊、平坦、密實的基巖或干燥密實的土層都是有利場地,在山區建房應盡可能依山就勢,平行等高線布置,保持自然地形,避免大挖大填。不宜在人工填土層、古河道、松散砂層、淤泥層建房。山區建房還要避開凸出的高崗、陡峭的山腳、山嘴、陡坡河岸。對軟弱部分地基應采用好的素土、中粗砂、碎石或2:8灰土換填,并夯實很好能設置鋼筋混凝土地梁,地梁應連續設在同一水平面上,并形成封閉狀,防止地基不均勻下沉,確保地基穩固。房屋平面布置要簡單、規則、對稱,平而上的質量中心和剛度中心盡可能靠近。禁止平面凹凸曲折。在建筑平面上,主房和配房轉折部位處很好設置防震縫,縫兩側均應設置墻體,縫寬約100mm,避免地震發生時建筑物發生扭轉和應力集中形成薄弱環節。磚砌體結構應優先采用橫墻承重,橫墻承重就是樓板直接支撐在橫墻上,橫墻承重的房屋橫向剛度大,房屋整體性好,有利于提高其抗震能力。磚砌體結構房屋破壞的主要部位是墻身,民房墻體多采用磚砌體,這種材料的墻體脆性大,抗拉、抗剪能力低,抵抗地震能力很差,所以應該用鋼筋混凝土構造柱和鋼筋混凝土圈梁來約束磚砌體,增加磚砌體的整體性,減小墻身的破壞鋼筋混凝土構造柱應設置在房屋的轉角處和橫墻與外縱墻交接處,墻體與構造柱連接處應砌成馬牙槎,先砌墻體后澆筑構造柱混凝土,構造柱兩側應沿墻高每500mm設2中6拉結鋼筋,深入墻內不應小于1m,端部應做90o彎鉤。構造柱截面應為240mm~240mm,豎向鋼筋不應小于4蟲12,箍筋應為、間距200mm。構造柱與圈梁連接處,構造柱的縱筋應穿過圈梁的主筋,保證與圈梁的錨固長度。鋼筋混凝土圈梁截面高度不應小于120mm,寬度不應小于240mm,配筋不應小于410,圈梁應設置在單層民房的檐口下;兩層的民房必須在第二層檐口下設置鋼筋混凝土圈梁(經濟許可下很好每層檐口下都設置一道圈梁),圈梁應設置在同一水平面上,并交圈圈梁可加強墻體之間以及墻體和屋蓋之間的連接,增強房屋的整體性和延性,改善房屋的抗震性能,提高抗震能力,是減輕震害的有效措施。房屋要盡可能建得矮一些,屋頂盡可能輕一些,以便降低重心,提高房屋的穩定性。在承重墻上應盡量減少門窗數量,盡量不要留大門、大窗,承重墻上開設門窗洞口過多或者門窗洞口過大,將削弱墻體截面,降低墻體剛度,降低墻體承載力。不做或少做煩瑣的、可能增加墻體負擔的裝飾性附屬物。地震時屋蓋的破壞主要是樓板擱置長度不夠,引起局部倒,,或者是其下部支撐墻體破壞倒塌,引起屋蓋倒塌。所以樓板在承重墻上一定要有足夠的支撐長度,樓板擱置墻上的長度不宜小于100mm。建議民房建設實行統一規劃、統一設計,建設實行審批制度,凡是新建、翻建的村民必須到鄉鎮建設主管部門辦理審批手續:免費提供有抗震設防的標準化施工圖紙,村民依照圖紙施工,鄉鎮建設主管部門對在建房屋進行不定期檢查,提高民房建設的工程質量和抗震能力。
總之,廣大農民朋友在建造房屋時,一定要提高防震、抗震意識,建造符合抗震設防要求的房屋,萬一地震來臨時,確保自己的生命和財產安全。 本文地址:http://www.wingtrip.cn/qingganglonggu/10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