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有優美的構造細部設計傳統,中國建筑是一種"混合結構",材料的選擇應用主要基于當時的認識和要求來取舍。中國建筑結構和構造的系統是按照嚴密的組織層次建立起來的,所有構件都有一種"模數"的內在關系。建筑材料的選擇會隨著時間的不同而材料的選擇也不同,現在的建筑建構基本都是采用的是鋼結構房屋輕鋼龍骨吊頂硅酸鈣板隔墻等材料。中國建筑長期堅持力學和美學相結合的原則,這和今日的"實用就是美"的理論不謀而合。在暴露結構的要求下,對于構件就不得不做一些美學的加工,經過長期的發展就使這些構件形成了優美和成熟的形狀。"斗拱"就是一組優美的空間結構,它是中國建筑所特有的構件,無論在力學上或者美學上都可以代表整個中國建筑的設計精神。"雀替"也是由結構要求而產生的構件,它那具有豐富裝飾趣味的形狀,會使人們誤以為它僅是一種建筑藝術上的裝飾品。在手工業生產方式的條件下,中國建筑的構件大致上都保持著一種"忠實的形狀"同時,在美學上也有很好的效果,要傳承中國古典建筑的構造細部設計的優秀成就,在構造細部創作中要做到以下幾點:
1)在設計中,要考慮當地工匠的施工水準。設計的細部構造應是工匠操作能所及的,優秀的建筑師對當地的工匠施工水準和習慣做法應有充分的了解。例如天津租界時期建造的朝鮮銀行,以人津地方傳統的磚工技術砌筑的紅磚西洋塔什千柱式,成為精義動人冇地方特色的建筑細部。當時意大利建筑師包乃第設計的"疙瘩樓"公寓,以天津地域件琉鋼磚砌筑的磚立面所表現的色彩與質感,至今成為歷史保護的精品建筑。
2)設計構造細部要考慮當地的材料工業技術生產水平,建筑技術和工業水準髙,不一定施工水準就好。設計師要和生產商溝通,了解無機預涂板建材產品的可能性,以獲得很好的效果。工業生產能力是與時俱進和時常改變的,設計師要求某種新產品時,為新品產生提供可能,不要遷就現況,只找現成的產品就會缺少創新。
3)任何一種構造方法不可能絕對精確,根據現場情況,允許一定的誤差,與工人的技術水準有關,把誤差允許度視為細部設計的視覺因素之一。
4)建筑師與業主、營造廠商之間要有溝通與配合,有時廠商所提供的建議會幫助建筑師解決施工和技術上的一些不確定的困惑。此外,建筑師與業主溝通才能使工程進展順利,對建筑的質量影響很大。 本文地址:http://www.wingtrip.cn/guisuangaiban/3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