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村住宅建設量巨大,平均每年新建住宅6~7 億平方米,農村人均居住面積由1978年的8.10平方米提高到2003年的27.24平方米,村鎮住宅建設質量和人居環境得到了較大改善。由于農村城鎮化水平和農民居住水平提高以及居住質量改善等因素的影響,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我國村鎮住宅建設每年將有2000億元的投資額,農村住宅消費市場十分廣闊。綠色建材硅酸鈣板作為一種新型的、符合現階段我國國情的建筑模式必將得到大力推廣和應用。
吸收農村剩余勞動力和推動農村住宅產業結構調,綠色建材硅酸鈣板在農村的推廣和應用,勢必吸引大量建筑材料制造企業、房地產開發企業、運輸企業及其它相關行業參與其中,從而吸納大批農村剩余勞動力,培養出大批的產業工人。由于在綠色建筑建造過程中,新型的設計理念、建筑質量控制和保障體系以及性能評價標準的應用,節能新技術、綠色環保的建筑裝修材料的普及和推廣,一定程度上引起住宅產業結構調整。減少資源耗費量和降低農村區域生態系統壓力,綠色建筑將改變農村傳統的能源利用結構,增加風能、太陽能、沼氣和地熱的使用比率;提供合理的土地資源和水資源使用方式,提高雨水、地表水和中水的使用效率;減少農村傳統的建筑材料使用量,推進新型建筑材料(硅酸鈣板、纖維水泥外墻板和無機預涂板等)的使用。資源耗費量的減少將緩和農村區域人—環境緊張關系,減少農村居民對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的索取,降低區域生態壓力。綠色建筑的初期投入大和農村居民較低的消費能力,作為一種經濟活動的主體—農村居民在購買行為中(尤其是對于房子等大宗商品)做出選擇時必然依據效益很大化原則。因此綠色建筑在農村區域的應用過程,也就是當地居民、村集體、房地產開發企業、政府之間博弈的過程。綠色建筑比傳統建筑高出5%~10%的初期一次性建造成本[2],而由其節能降耗帶來的經濟效益存在著間接性、不可預見性。同時農村區域總體的住宅需求大,但戶均消費能力較低,廣大農村區域存在著很大的收入差距,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綠色建筑的推廣。綠色建筑的認知度低和農村居民較弱的接受能力,綠色建筑引入我國的時間還比較短,目前的綠色建筑主要應用在大城市和公共建筑中,還未在農村區域中大范圍的應用。這樣就造成了綠色建筑在廣大居民尤其是農村居民中的認知度不高。由于傳統建筑觀念束縛加上信息來源渠道有限,農村居民對新觀念的接受能力有待提高。
綠色建筑企業較強的組織性和農村居民較差的談判能力,在綠色建筑建造過程中,農村居民面對是有組織的各種企業,在建筑預算及規劃、質量管控、使用及維護、拆除及回收、合同的違約及處理的各個方面由于其分散性、差異性、非專業性存在著相對弱勢。這些問題存在于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內,有一個環節處理不好,就會影響農村居民的積極性。如何順利對農村居民正確地引導,也是一個需要迫切解決的問題。
本文地址:http://www.wingtrip.cn/guisuangaiban/230.html